「IT 鐵人賽」就像小型個人專案一樣,這篇想分享「鐵人賽」和實際「專案管理」相似之處。
專案要能準時交付,最重要的是「團隊合作」和「溝通」,如果專案團隊的利害關係人,角色錯亂的話很容易讓專案運行不順利,而「鐵人賽」要合作的對象是「自己」,溝通的對象也是「自己」,以跨部門溝通、協調來的簡單多了,對吧?!因為專案管理最複雜的就是「人」?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,「人生最大的課題是自己」,以實現自我挑戰為目標的話,「鐵人賽專案」該如何運行呢?
這三要素其實個別討論會寫很多,筆者在這邊大概的說明:
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,希望下次面試國外工作,在進行 online pair coding interview 遇到要我從既有元件寫 Spec,要能寫的出來,在國外寫 UT 是基本的能力 ?
從自己不擅長的項目開始「單元測試」,對於這個領域:
跟自己確認好「需求方向」和「需求範圍」後,專案的輪廓也大致出現,「如果提需求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?」別人也很理解目的是什麼,所以需求擬定後,接下來是安排行事曆
鐵人賽活動是連續 30 天 PO 技術文章,9/1 ~ 9/15 可以任選一天作為開賽日,T+30 就是完賽日。
結合目標「沒有底線交稿壓力下,完成鐵人賽」,也就是需要「囤稿」才有辦法,在沒有時限壓力下交稿。而「囤稿」需要事先規劃要寫的內容,所以筆者約莫在開賽前兩週,開始準備目錄大綱、素材,然後在9/1 ~ 9/12 的過程中累積 10 篇,在 13 號 開始發文,同時,繼續學習這次的題目,過沒幾天就卡關,需要 饅頭大師 (mentor) 協助,這中間花了兩三天。
這壓力真的不容小看,還好有囤稿,才有時間消化看不懂的地方,當然也是可以把看不懂的地方在當天 PO 紀錄出來,這就取決於個人,沒有對錯喔!
時間線來看
從專案管理來看,我們「無法預期遇到的風險」計畫趕不上變化,假設專案團隊從 9 月開始跑專案,預計 12 月底上線、交付,共有16周,以時程推估:
但是如果這中間有成員想請「陪產假」、「育嬰假」、「病假」等等,都是身為 PM 無法提前知道的,即使提早知道,又該從哪找到即戰力?
我們無法控制「風險」,但可以「降低風險傷害」,所以「預留緩衝」能夠降低無法完成專案的風險。當然也是會有專案失敗的情況,這邊就不另討論。
「專案完成」不是一個人的功勞,是個角色協作執行的「成果」,平常廣結善緣?! 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。
大型組織的產物,通常會需要跨部門協助,一個「行動網銀應用程式」需要增加新功能,除了開發團隊,還有 BU 團隊、設計團隊,各部門都有自己的行事曆,要能安插新需求,是必要協調整合。
「鐵人賽」有個人組、團體組,前者需要自己的人脈,或是找到對的網路資源;後者有其他成員可以幫忙解惑。在準備「鐵人賽」(專案)前,需要先調研可用的資源,以便順利的運行專案。
筆者在開賽前,和自己的 饅頭大師 討論過可行的題目,剛好這次的題目 饅頭大師 也碰過,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人問,是莫大的幸福 ?
感謝的話就留到明天在說吧!以上三個是筆者認為,鐵人賽之於專案管理幾個精華,希望對日後想參賽的人有一點方向。